为什么在美国“考试”的负面效应并不明显?
2018-08-25 13:42:59
  • 0
  • 0
  • 1
  • 0
为什么在美国“考试”的负面效应并不明显?

有一种考试机制,不满意就重来

即便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分数,尤其是高考分数,在中国青少年的评价体系中仍占据着说一不二的地位。不可否认,高考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心态脆弱、创新不足的情况也一直为社会所诟病。

实际上,重视考试的并不只有中国,即便是地球人心目中最推崇“素质教育”的美国也非常注重考试,大大小小的考试多如牛毛。但为什么,在美国“考试”的负面效应却并不明显?

其主要原因恐怕并不在“考试”,而是“一考定终身”的锅。事实上,即便都是“考试”,但“考什么”,如何“评分”,里面却大有文章。

对美国学生来说,学什么,就考什么;课程在先,考试在后。甚至,相比中国考生要用整整一年来准备高考,美国考生考试前的准备阶段非常短,出现“工地停工”“禁止噪音”一类的临战状态更是不可能的。

是高考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这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录取机制。在美国,每年分别有7次SAT考试和5次ACT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而在记录成绩时,大学选取的是最高分。美国大学认为:你所考得的那个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个能力,而那些低分,可能是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这种不满意可以重来的机制,考生的心态相对稳定。

另外,分数也不是唯一的选拔依据,日常成绩以及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曾表示,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就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对于名校来说,把中学生视为一个“社会人”进行考察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甚至要求申请者提供至少两封教师或辅导员的推荐信,以此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在社团活动、课外学术活动和文艺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

当然,如果将这样的考评体系照搬中国,很多人的的第一个疑问便是综合成绩和推荐信是否会导致权力寻租?这必须先解决“诚信”问题。抛开深厚的社会文化不谈,或许随着技术的进步,譬如说在区块链的应用下,个人会越来越在意自己的信用及其声誉,“诚信”也将不成问题。

文/晗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