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数人生来就是创业家,但教育却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理想。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而应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这是来自欧洲委员会的声音。
近年来,“创业”越来越被发达国家所重视,“创业教育”也被视为青年教育重要的一环。对比来看,其实我国的创业情况也不错。近些年,活跃度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且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不足的是创业多而创新少,究其原因,恐怕缺的就是发达国家所提倡的“创业教育”。
相比我国部分地区“看重创业”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更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问责感;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多半在大学阶段完成,创新大国则是将其列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如瑞典在中小学就已经开发了相关的创业游戏课程,让孩子从小树立“创新、竞争、成本”方面的意识;相比我国部分大学开设创业课程仅停留在商业项目设计,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则更为全面系统,涉及法律、创业营销、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创业企业融资、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
不过,眼下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恐怕是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国首份双创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四成大学生创业者有过被侵权经历,六成大学生表示在校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高校开设的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几乎只是局限在项目设计、商业计划等方面,而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为全面系统,涉及法律、创业营销、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创业企业融资、企业成长战略、技术竞争优势管理、成长性企业管理等几十门课程,对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教育也尤为看重。
学校为年轻人带来创业的意愿与能力,而国家、社会则为年轻人提供了创业成功的土壤。然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有72.6%的大学生创业者没有获得创业担保贷款,其中“申请手续繁杂、没有担保和抵押”是将他们挡在贷款门外的拦路虎。创业本就是劳心劳力的事儿,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人少事儿多,如果还要在“手续”上奔波,那成功的概率无疑会大大降低,毕竟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支持,如在英国,普通大学生仅凭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就可在商业银行拿到贷款;在法国,大学生可以申请创业资金或贷款, 不仅行政手续十分简便——申请表格仅1页纸,甚至还可以领取失业创业补贴;在澳大利亚,学生贷款不仅免息,而且年收入达不到39825澳元,是不必偿还贷款的……
创业是一种热情, 不让它毁在“手续”上,是社会能够提供给年轻创业者最大的善意。
文/晗翌